赣服通区县分厅

赣服通网上服务大厅,江西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办理江西省社保卡业务、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全省居民养老保险查询、养老资格证明等业务。

立即咨询
  • 业务架构
  • 解决方案
  • 建设目标
  • 建设原则
  • 工作步骤
  • 主要任务

业务架构

...
项目背景

近年来,移动政务的发展在数据、算法和平台的多重驱动下诞生了诸多优秀案例与让人耳目一新的应用场景。省级和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正在逐步放大政府治理与服务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数字化应用过程中,教育、交通、文旅、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逐步接入,也使数字政府建设逐步绽放出中国特色发展路劲的光泽。

江西省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以两年半的时间即完成了从1.0、2.0向3.0的进阶,实现了13.6亿人次的访问,日均活跃用户平均达40余万人,为用户提供在线缴费1152万余笔,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在数字政务服务的发展领域正在展示出全国第一梯队的发展势头。


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赣服通”3.0建设总体部署,加快“赣服通”区县分厅3.0升级改版,进一步拓展更多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积极探索“区块链+政务服务”和“无证办理”应用,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利企。2020年底前,县本级分厅上线本地特色服务事项不少于100项,其中“无证办理”服务事项不少于 5 项。

解决方案

赣服通4.0坚持创新,开启“区块链+信用服务”新模式。赣服通4.0以区块链+数据+模型+场景为支撑,将信用元素植入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全省统一“区块链+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并且在社会领域、政务领域、金融领域、商务领域、现代流通领域不断丰富信用评价场景应用。同时,进一步优化重构已有服务应用,探索数字服务、情景服务、主动服务等模式,让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身份自定义首页(分为普通模式、老年模式、企业模式),实现用户体验全面升级。利用智能匹配高频服务和个性化推荐,实现常用服务首屏直达,用户也可以通过切换身份,实现一个平台通办自然人和法人两类事。


“赣服通”4.0创新性的将信用元素植入平台,推出“赣通分”,在“区块链+可信授权”的保障下,为用户全程记录授权行为,构筑“区块链+信用服务”的保护屏障。

用户通过本人授权使用“赣通分”,即可根据不同履约能力享受到不同权益服务,各地和各部门基于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对应权益服务。比如,在政务服务领域,“赣通分”满足条件等企业在办理“宜春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含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时,可享受容缺办理服务;在商务领域,可享受企业名片、资质审核等便捷服务以及降低电子保函出具成本等优惠权益。

建设目标

实现统一建设,推动多端延伸

实现政务服务网、移动终端、实体大厅等服务渠道线上线下融合互 通,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办理。

打破部门壁垒,加强资源整合

深化数据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要打破部门壁垒,在资源共享、情 报共享、人员整合上突破瓶颈。

智能交互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可用性即方便使用,具备一定良好的用户体验。

优化流程材料,便捷办事服务

实现系统自动反优化流程材料,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有效为办事人 节省时间。

打造个性服务,实现智能推送

智能场景推送系统需要具备几个功能:实时识别用户场景、支持人 群筛选、高可用高并发的推送、通知APP开发者的能力。

构建评价体系,完善能力评估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与否, 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工作步骤

1. 开发建设“赣服通”区县分厅4.0版

  • 加强与省市部门沟通衔接,加快形成“赣服通”4.0版 建设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启动“赣服通”4.0版 招投标工作,完成“赣服通”4.0版主体基础搭建。

3. 推动“赣服通”区县分厅4.0版上线运行

  • 完成自有业务系统对接工作,完成“赣服通”区县分厅 4.0版的建设、对接、测试工作,并正式发布上线运行。

2. 启动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优化工作

  • 完善梳理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录入事项各类要素、汇聚涉企 优惠政策,优化服务流程、电子证照目录梳理等5项工作。

4. 不断拓展“赣服通”区县分厅4.0版服务功能

  • 开通掌上互动服务功能;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全覆盖; 依托省“区块链+政务服务”基础平台,全面推动电子证照、 电子票据的“区块链”应用。

主要任务

完善事项梳理优化


  • 1、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梳理
  • 2、规范录入事项各类要素
  • 3、优化网上办理事项流程
  • 4、汇聚梳理涉企优惠政策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 1、推进“一窗式”平台应用
  • 2、不断拓展高频事项接入
  • 3、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 4、建设“一链办理”专区

推行电子证照应用


  • 1、完善电子证照库建设
  • 2、推进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 3、确保服务质量与系统安全
  •